展商动态 » 比亚迪斥资1000亿进攻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将驶向何方?

新能源汽车,这个当下最火,也是高速增长的产业,正在迎来一浪接着一浪的变化。

 

伴随着各大车企把资源投入到“智能化”的军备竞赛中,包括行业老大比亚迪智能化亮剑,在1月16号发布了全新战略,计划投资1000亿用于推进“整车智能”。

 

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逻辑正在发生变化,电动化不再是核心卖点,智能化已经成为各大车企说服消费者的核心要素。

 

为什么过去我们还觉得比较遥远的“智能化”,会如此快速地在新能源汽车上落地呢?
 
02

过去的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950万辆,同比增长了37.9%,市场占有率超过40.4%,也就是说市面上每2.5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这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新能源汽车初步完成了“颠覆者”的使命,和燃油车之间走到了一个融合并存的关系,燃油车价值体系被重构的同时,也在兼容新能源汽车的特点。

接下来,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会进入到真正的攻坚区,也就是怎么说服那些传统车主愿意继续换车。

所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定会进入到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想要继续提升,需要新的卖点。
 
第二、新能源车企之间的同业竞争,同样非常激烈。
 
过去这一年,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车企之间为了维持业绩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个是打价格战,用价格下探来抢夺市场,这一点在整个2023年进行的非常激烈。
 
另一件事就是应用新的技术,实现高于平均水平的性能和体验,从而带来产品更高的溢价。
 
对比“卷价格”和“增加溢价”两种方式,作为企业来说,自然都希望选择第二种。
 
因为当市场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同价位的汽车在硬件上已经大差不差,用户感知也不明显。
 
但是“智能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可以扩展的范围更大,讲的故事更多,也最能体现各自的差异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比亚迪在内的所有新能源车企,都把目光瞄向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原因所在。
 
既有继续颠覆传统燃油车的使命,也是拉开同行差距的又一次市场定位。
 
但问题在于,到底什么是汽车的智能化?
 
03

虽然大家都在讲智能化,但智能化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我们跟电动化去做个对比,电动化更多的是硬件上的改变,比如要用更多的控制芯片,传感器,更大的锂电池,电源开关也用最先进的碳化硅。
 
但智能化,更多是指依靠这些电子硬件,达到一个更方便,更舒适的驾驶目的。
 
这只是最浅显的理解,实际上每家企业对智能化的理解大不相同,大家行进的方向也不一样,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我们根据目前车企的主要发力点,可以总结出智能化的四大要点:
 
第一是智能驾驶。
 
像特斯拉对于智能化的核心方向是软件。

马斯克一直秉持的是“要用软件驱动硬件”的策略,去年七月特斯拉的DOJO超算中心投产,这是全球前五的计算中心,目的是用算力优势驱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
 
特斯拉的智能化就是放在智能驾驶上,最终达到无人驾驶的目的。
 
第二是智能车机。
 
华为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运营商,也是全球前五,甚至会成为全球前三的智能手机厂商。
 
所以,华为对智能汽车的定义,除了智能驾驶之外,更侧重生态方面,也就是不同终端之间的交互,达到全场景的生态。
 
华为在智能化上,比如人车之间要能实时交互,汽车要动态感知道路情况,还要感知司机和乘客的体验,同时,车机之间也要交互,比如说汽车可以跟手机完成交互,车载屏幕可以当作手机去使用。
 
汽车是所有终端的连接入口,包括汽车、手机、手表这些硬件要形成协同效应,扩张终端和业务的边界,最终达成万物互联的生态。
 
第三是智能座舱。
 
在之前的单仁行中,我们曾经讲过,过去这一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除了比亚迪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之外,有一位造车新势力的玩家增长非常迅猛。
 
那就是理想。
 
理想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了346亿的营收,同比翻了3倍还多,利润更是从亏损16亿,一下子盈利了28亿。
 
为什么理想能在造车新势力当中率先实现崛起?
 
除了MPV这种适用于多人家庭用车的独特定位之外,更多还在于理想以“智能座舱”打了个提前量,在舒适度和乘坐体验上找到了自己差异化的卖点。
 
第四点就是智能制造。
 
在原本的汽车流水线上,一条自动化流水线全力运作,130个机械臂要分200多次焊接,需要100秒才能下线一块汽车后地板的铝件,真正制造出汽车后地板,全程需要70分钟。
 
现在只需要一个压铸机,加上一个工程师,就能取代这一切。
 
工程师只需要把程序检查好,输入指令,压铸机就能智能运作,把后底板的制造时间从70分钟缩短为只有2分钟。
 
这也是被整个汽车产业所采纳的新技术,在我看来,智能化对于车企来说,不单单只是给用户的独特体验,还在于智能化在生产环节上带来的效率提升。
 
这四点,是新能源汽车在通往智能化道路上的重要战略机会点。
 
04

当然,对于车企来说,把握战略机会点的策略十分重要。
 
就像前瞻实业家王传福说:“打不好电动化地基,就建不起智能化高楼。”
 
比亚迪非常精准的做了一个差异化竞争:“整车智能”。
 
什么意思呢?
 
不是专攻某一点,而是智能驾驶、智能车机、智能座舱、智能制造我全都要。
 
比如说车机系统要有同步的软件功能,那么我就更进一步,社交、娱乐、游戏,甚至是户外活动唱歌都包括进去,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
 
这个战略宣传不得不说非常巧妙,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个敢说自己是“整车智能”的车企。

原因就是因为比亚迪在电动化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是三电系统、还是核心的IGBT芯片,比亚迪都有涉猎,还处于行业前列。
 
所以,比亚迪的策略是在电动化的基础上,强调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让汽车拥有了智能化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可以像高级智慧生命体一样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准控制和协同执行。
 
我特别关注了比亚迪的璇玑架构,它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能够让汽车拥有智能化的大脑和神经网络,特别是两端运用到了汽车AI和云端AI。
 
汽车AI解决的是车内场景,比如说控制座椅、空调、设置导航路线,配合智能车机进行人车交互,甚至是进行车和车的交互,两个汽车之间发短信。
 
而云端AI就是运用到了大模型功能,也就是说车载屏幕,搭载了一个类似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
 

这是AI在应用到电脑、手机之后,再度落地在汽车终端上,AI的一面已经照进我们现实的方方面面当中。
 
当然,这也是比亚迪的优势所在,因为它是一家垂直一体化的汽车制造商,从芯片到电池都是自己研发的,所以各个组件之间能够进行最佳的耦合,从而实现智能化。
 
这也是把智能化技术和市场营销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05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汽车市场下半场的战鼓已经擂响,随着各大车企的入场,汽车在智能化方面也会越来越卷,

当然,这种卷有多重好处。第一个方面是用户能够享受到各种新技术带来的新体验。
 
第二个是有利于中国车企用技术碾压全球各地车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中国智能汽车技术遥遥领先的共识。
 
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智能化的生活,包括AI对于未来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的市场战略、业务方向、甚至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效率的改变,都已经开始了。

京ICP备17035209号-2  版权所有:北京亚太瑞斯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据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