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动态 » 充换电行业迎来“除旧布新”时刻

      过去一年来,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行业迸发的勃勃生机与随之而来的激烈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大潮”,剧烈且深刻地“雕琢”上下游产业链。变化早已潜滋暗长地发生,汇集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变局的“长卷”。
  在新一年的开端,我们为读者一一道来。
  蔚来汽车与隆基绿能联合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行业领先的光储充换一体站;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充换电站——中国石化必好大型充换电站在成都正式投入运营……
  2024年一开年,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市场依旧呈现一派热火朝天之势。随着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在吸引更多企业加入的同时,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变局随之而来。
  车网互动提上议事日程
  在前不久落幕的2023年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指出,我国充换电规模持续保持全球第一,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充电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规模高速推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目前行业也面临“内卷”严重的问题。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仝宗旗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全面拓展期,充电基础设施完成了从“0”到“1”的积累,接下来高质量发展将是整个行业需要面对的课题。他直言:“‘内卷’不是不可以,但不少企业都在打‘价格战’,应该向‘上’卷,追求高品质、差异化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生存发展,充换电行业头部企业正谋求走出“充”的同质化竞争,向“储”、“网”等综合服务要效益。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表示,充电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即将开启“电时代”,未来则是“网”时代,可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特点,构建移动储能+可调负荷的虚拟电厂,让电动汽车发挥更大价值。
  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能源服务中心(负荷调控中心)总监秦俭也认为,电动汽车是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两者之间将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电动汽车可以在电源侧和负荷侧,充分发挥“电力海绵”的特质,实现充电与放电的双向行为,为电网提供助力,为运营商带来收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指出了车网互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充电桩建设的滞后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充电桩的覆盖率仍较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特别是在一些低价位新能源汽车上,车联网功能的普及率仍有待提高;此外,如何确保车网互动系统的安全运行,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优秀专家祖国强表示,要构建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并在政策方面做好创新研究,提升标准化水平,完善车网互动聚合参与市场交易的机制、加强顶层设计。
  关注换电、快充等新需求
  换电、快充是2023年充换电行业两大热门领域,不断涌现的新需求,也丰富了行业的发展生态。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利提出,要推动“多元补能、电池服务、能源服务”业务(大数据、智能化、生态化)的快速兴起。其中,换电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他建议,政府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充换站共享公用;通过政府主导创建电池资产平台,统筹和放大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价值;推进换电、电池标准化,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制定长期政策,鼓励自主品牌技术创新,增强行业综合实力。
  基于换电行业现状和发展需要,北汽福田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邵长宏提出,行业需要推动换电车辆、换电站等标准体系的落地,从换电接口、换电机构、冷却接口和通讯交互协议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推动换电系统的互换性。他还建议,换电站结合储能电站、风光等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员服务成本。
  在氢积电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陆颖看来,用户期待与政策支持叠加,使得超充大有可为,但超充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制约着其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利用包括氢能在内的各种资源,创新商业模式,以加快其市场发展速度。
  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营销中心总经理卢州表示,虽然现在快充是充换电行业的热点,但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涉及缩短充电时间,更需要创新需求,单一的技术路线不能支持多场景补能方案。充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可靠性、效率性和静音问题。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产品总监侯泽治认为,充电桩是否节能、省电是目前终端客户关注的重点,需要企业提出更节能、低噪音、方便安装运营、有很强兼容性的产品,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在中汽数据有限公司项目主管徐梓淇看来,现阶段,充电桩场站还主要围绕质量、寿命、建设等方面发展;未来,绿色低碳是整个产业发展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只有在能源补给端真正做到绿色低碳,才能将交通行业的碳排放量降下来。
  使用场景是海外发展要义
  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监许文强介绍称,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存在较大缺口。比如,相较于中国的7:1,欧洲、美国、泰国的车桩比分别是15∶1、22∶1和20∶1。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的产业链下游需求,充电桩出口迫在眉睫,为行业的全球化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充电桩出口也遭遇文化差异、技术认证差异等方面的挑战。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产业研究部主任李康表示,海外充电桩市场的发展和国内有很大不同,投资主体、建设模式、建设思路和运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充电桩企业“走出去”,要充分考虑这些不同因素,因地制宜。
  据菲尼克斯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市场总监许鹏介绍,目前,欧洲的充电桩以私桩和办公用桩为主,占比约为89%,中国市场的这个比例是65%,这与欧洲的住房结构有很大关系。同时,欧洲充电桩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点状发展,比较分散。中国充电桩企业到欧洲发展要充分考虑当地市场的特点,利用好国内的产业链能力、做好标准认证,结合应用场景打造产品。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高级项目总监高燕万表示,中国充电桩出口面临全球不同市场的标准认证要求,正确解读这些标准要求以及以此指导实际生产是出口的第一步,需要企业在产品出口前就做好标准认证,并确保车和桩的兼容性。
  ABB电动交通总经理曹阳提出,中国充电桩出口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提高渠道渗透的有效性;充分尊重当地市场对于标准、通讯协议的使用习惯,善于与认证机构形成绑定关系;充分考虑售后维护方面的需求,做好布局,形成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同时,与中国车企紧密合作。

京ICP备17035209号-2  版权所有:北京亚太瑞斯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据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