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无人驾驶产业迎来密集利好。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8月1日起正式实施。重庆、武汉两地率先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并向百度发放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业内认为,无人驾驶产业相关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1、产业扶持政策频出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央先后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落地。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加速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
今年8月3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支持不同类型地图面向自动驾驶应用多元化路径探索。8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有消息称,国内已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里程超过5000公里,全国多个城市开放了自动驾驶的路测示范。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外,已有包括重庆、长沙等40多个省市出台有关自动驾驶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从道路测试、载人测试、示范运营到无人化等多个阶段开展积极探索。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应用和法规等方面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作为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的出台并正式实施,可以说将整个行业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标志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正式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
2、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有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50%的汽车实现无人驾驶,全球无人驾驶4/5级的汽车将达到8000万辆左右,到2030年中国无人车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1.3万亿元。这意味着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无人驾驶汽车又叫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依靠车载智能系统,借助智能驾驶仪来实现安全行驶。因此,汽车智能化就相当重要。
汽车智能化包括三个主要方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底盘。从单车价值量看,根据麦格纳咨询数据,决策层(自动驾驶芯片、域控制器)与感知层(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在自动驾驶产业链硬件中价值量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颇有布局,在数据云端和AI算法等智能驾驶的核心部分有解决方案。目前,华为为赛力斯(601127)提供智能座舱和电动化平台,为极狐提供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8月8日晚,由华为、长安汽车、宁德时代(300750)联手打造的阿维塔11正式发布。阿维塔是业内首个全系标配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型。
记者注意到,公募等机构此前已重仓多只无人驾驶个股。对此,国金证券智能汽车团队分析师樊志远建议关注汽车电动智能化核心标的,看好单车价值量提升空间大、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方向。
天风证券(601162)认为,汽车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线控转向系统是高阶智能汽车的核心执行机构之一,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3、市场竞争呈“百团大战” 投资人聚焦商业落地
在政策、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等多维度因素的推动下,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更加广泛,自动驾驶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据艾媒咨询预测数据显示,自动驾驶行业整体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2022年国内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100.4亿元,预计2025年前后将迎来规模性产业化契机。
而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外无人驾驶领域融资100余起,融资总额近530亿元(包括IPO募资)。其中,整车/解决方案企业融资43起、超350亿元。
对比2021年同期的35起、超185亿元,2022年上半年无人驾驶领域整车企业的融资总额增长了近一倍,为自动驾驶行业加速迈进发展的下一阶段提供了更多的资本支持。
从融资金额看,今年上半年亿元级融资21起,占到了近一半。国内方面,融资最多的是文远知行,3月获得4亿美元D轮融资,5月又再次获得博世的战略投资。
文远知行目前在无人小巴、Robotaxi领域都有商业布局。其中无人小巴已在多个园区、景区落地,在广州提供公交服务,疫情期间还参与了抗疫物资的运输配送服务。
而从市场竞争状况来看,行业专家称,由于自动驾驶涉及领域较为多样、需求资金庞大、研发时间长,成本消耗巨大,因此少有企业能够独自承担,未来共同投资,合作开发仍然是主要趋势。
不断进化,实现更像“人”的自动驾驶体验,是强强联合的结果。资料显示,诸多智能汽车均有互联网企业入局,其中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方联合打造的智能汽车品牌,而集度汽车也是由百度集团和吉利汽车共同出资组建。
“无人驾驶赛道已经很拥挤了,后装的无人驾驶公司,加上前装车厂,再加上特定区域(港口、矿山、机场、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自动驾驶公司,说是‘百团大战’也不为过。”前述分析师认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自动驾驶赛道现在已进入淘汰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