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动态 » 国产新能源车全球扩张能否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2021撵12月29日,比亚迪通过官方微博宣布两天前正式在老挝首都万象向该国总理府交付首台汉EV。根据比亚迪的计划,未来一年老挝将是其重点发展的市场之一,预计第一季度将集中交付100辆纯电乘用车。老挝总理府办公厅主任坎坚·翁坡西也表示,老挝政府十分支持纯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普及,也希望能和比亚迪等中方车企在未来多多合作。

比亚迪发力老挝市场,只是国产新能源车厂商集体出海的缩影——从比亚迪,还有吉利、长城这样的传统车企,再到“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扩张海外领土。

但前有特斯拉这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后有供应链管理、国内竞争渐趋白热化等众多隐忧,国产新能源车出海能否收获预期的效果?

1、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

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2021年国内汽车出口的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突破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局面。

据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美国、墨西哥、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和越南。与上年相比,上述十国出口金额均呈快速增长,其中比利时和英国增速更为显著。2021年,上述十国出口金额602.8亿美元,占全部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47.6%。

汽车出口跑步“钱”进,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双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汽车产品已逐步得到全球市场认可。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已然有所显现。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0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30万辆,同比增长329.5%;新能源商用车出口1万辆,同比增长59.6%。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产品质量和品牌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受益于中国车企在供应链方面的良好布局


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在出口汽车产品的同时,也将产品的研发中心、供应链体系、生产工厂、销售渠道、二手车服务等向海外市场迁移,更加本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出海方式,让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更强,出口价格也得到了保障。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这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将给中国汽车的出口带来更多机遇。

中金公司指出,从全球产业链来看,RCEP有利于疫情后亚太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修复,区域内部价值链分工的重塑将在一定程度上利好汽车产业。部分成员国零部件关税的下调,也将扩大中国车企出海的竞争优势。

2、从东南亚到北美,国产新能源车开启全球扩张之旅

早在2018年,比亚迪就将自己的触角伸到南亚、东南亚的广阔市场上。当年5月份,比亚迪率先和菲律宾的多个合作伙伴推广其3.0交通解决方案,为电动乘用车、电动商用车的普及打好基础。在大规模的宣发攻势下,首批发售的比亚迪唐纯电动新能源车被抢购一空。

随后几年,比亚迪没有停下扩张步伐,继续在东南亚市场攻城略地。和政府合作推广,是比亚迪在东南亚扩张时采取的主要手段之一。

除了上文提到的老挝之外,比亚迪在2019年就进入印尼市场,和特斯拉、现代展开一场争夺战。比亚迪的其中一个大招,就是参与政府牵头的电动车生态服务计划,向该国组建的电动出租车队出售大量纯电动新能源车。

得益于国际化扩张计划,根据Clean Technica统计的数据,今年10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交付量超过8万辆,比第二名特斯拉多逾3万辆,强势占领榜首。值得一提的是,在前20名中,中国品牌占了9席,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

除了比亚迪之外,蔚来、小鹏和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先后迈出了向海外扩张的步伐。

日前,外媒报道称蔚来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华盛顿州西雅图等地发布多个职位需求,被视为是蔚来扩大美国市场布局的信号。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蔚来第一次被爆出有意打入美国市场的消息。今年2月份,德银分析师Edison Yu也曾曝光过一份蔚来美国市场商业规划文件,当中列明蔚来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打开欧洲市场,随后正式进军美国。

小鹏则将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放在欧洲。去年12月,小鹏正式向挪威用户交付新车。而且最近两年,小鹏也多次在瑞典、丹麦和荷兰等欧洲国家进行投资布局,加强供应链建设。小鹏副董事长顾宏早前接受CNBC采访时也谈到小鹏对国际市场的野心:

“作为一家关注全球机遇的企业,我们希望平衡国内和海外市场的交付量,长期目标是将50%的汽车销往国外,50%留在国内。”

3、欧洲市场成车企出口重点

近日,上汽集团披露产销快报,今年1月份累计销量达45.56万辆,同比增长13.02%;其中,上汽集团出口及海外基地销量达6.54万辆,同比增长74.40%。

“目前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名爵已连续三年成为海外市场单一品牌销量冠军,去年MG名爵品牌的全年销量达到了47万辆,销售区域已覆盖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汽集团总裁助理、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表示,2022年,上汽集团全集团的海外销量目标将达到80万辆,其中MG品牌力争实现50万~60万辆的销量目标。

据了解,2022年欧洲市场将成为上汽海外业务发力的重点。按照规划,2022年,上汽集团将全面发力欧洲市场,自主品牌MG和MAXUS在欧销量预计达到12万辆,欧洲将率先成为上汽首个“1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同时,上汽集团在欧洲市场也将加快经销渠道的布局,拟定今年要在欧洲市场打造1200个营销服务网点。

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首席数字官张亮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为了瞄准火爆的欧洲新能源市场,上汽将在今年推出首款“全球车”纯电动SUV MG EH32等新能源产品,加快欧洲市场布局。

除了出口整车,上汽还已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以产业链的形式出海。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以上汽、长城、吉利、领克、蔚来、小鹏、爱驰、威马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均将海外出口的主阵地落子在欧洲市场。其中长城汽车、领克等车企更是要挑战对产品准入及产品品质要求极其严苛的德国市场。

“德国的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是非常挑剔的,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很高。如果中国车企能拿下德国市场,意味着将顺利打开整个欧洲市场。”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副总裁张琳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与20年前中国车企的出海相比,当前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走得更加扎实。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中国汽车出口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其中非洲和欧洲市场的贡献最为显著。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改变了依赖亚洲和非洲等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被动局面。

同时,欧洲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及补贴政策,也愈发吸引着中国车企的出海。2月17日,岚图汽车宣布将于年内正式进军欧洲市场,旗下的岚图FREE将于6月份在挪威首发,率先出口挪威市场。

3、出海,三线造车新势力们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几年前,造车新势力崛起,新造车企业一度成为创投圈的宠儿、融资不断,看起来一片红红火火。但不幸的是,由于新造车的烧钱速度和数目远超预期,据媒体统计,这几年有近50家造车新势力先后倒下:汉能、拜腾、国能、敏安、电咖、凤翔、红星等等……能够成功上岸的,不过“蔚小理”、威马、零跑、哪吒等寥寥数家。

而在存活下来的玩家中,马太效应、二八定律、头部垄断,也成为压在三线造车新势力头顶的大山。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日前接受央视财经访谈的时候说道:

“造车新势力里有一些是凑数的,但‘蔚小理’这三家不是。”

何小鹏这一番自信的发言,揭示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圈子里愈发悬殊的强弱分化,和逐渐固化的势力版图。

从交付量来看,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明显划分了三个档次:月交付量破万的“蔚小理”屹立于金字塔顶端,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和比亚迪、长城等传统车企掰手腕的实力;二线阵营零跑、哪吒、威马月交付量维持在4000-5000辆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尚能维持良性运转。

挣扎在底层的三线车企,日子就要艰难得多了——比如月销量只有数百辆的爱驰、天际、HYCAN等。

数据显示,爱驰主力车型爱驰U5今年4-6月的销量分别仅为337、65和181辆,天际ME7同期销量则分别为211、178和186辆,两者相加尚且不足二线阵营哪吒、零跑们的零头。

从媒体统计的上险量中,也可以看出造车新势力在规模上的巨大落差——名列前茅的“蔚小理”整体规模虽然也和榜首三强有较大差距,但已经向广汽通用、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看齐。爱驰、天际这样的三线品牌,则在TOP 20榜单里难觅踪迹。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出海是爱驰、天际们在夹缝中求生的自救之道。

一方面,国内新能源车头部厂商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用户群和口碑效应,在资本上本就没有优势的三线品牌也没法通过烧钱营销等手段争抢客户资源,较低的知名度和公信力让它们在国内举步维艰。

根据奥一网在今年11月份发布的报告,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时优先考虑的因素,除了续航能力、电池质量之外,售货服务、品牌和保值率这三个选项的得票率也分别高达47%、26%和21%。在这几个维度,一、二线品牌比起三线品牌,优势可就太过明显了。

但海外市场不一样。除了特斯拉这样的全球顶流之外,国内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都尚未建立稳定、强大的品牌效应,一线和三线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知名度差距没有国内如此悬殊。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补贴政策、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较国内更高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消费者购买意愿,对于资金吃紧的三线造车新势力来说也是一大诱惑。

就拿吸引力众多国产新能源车车企的北欧市场为例。蔚来创始人李斌就曾说过,“挪威是一个对电动车非常友好的地方”,而蔚来的海外扩张计划中,挪威也是一个重要战场。

外媒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年底,挪威纯电动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提升至54%,是全球第一个电动车销量占比过半的国家。早在2009年就颁布的一系列购置税/排放税减免、停车费/拥堵费补贴和公共充电桩免费使用等政策,都为该国普及新能源车和吸引外国车企进入奠定了基础。

相反,国内的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已成为大趋势。12月31日,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宣布自2022年起新能源车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的基础上退坡30%,其他诸如城市交通、道路客运等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也将退坡20%。

两相对比之下,往海外寻找增量对于国内车企来说诱惑就更大了。

作为国内首批拿到欧盟WVTA认证的造车新势力之一,爱驰就很清楚,往海外求增长是其活下去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爱驰U5过去一年在国内的销量仅为2600辆,但今年以来出口海外的新车数量就达到1634辆。截至今年7月,爱驰总共对外出口了2663辆新能源车。

外媒统计的数据则显示,在挪威2021年11月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中,特斯拉Model Y夺冠,但比亚迪唐EV四驱版销量也稳步上升,上市三个月已经累计交付816辆,月均交付272辆,在挪威新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无论是“蔚小理”等一线、头部车企,还是爱驰这样的尚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三线品牌,出海都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个必选项。

但在浩浩荡荡的国产品牌出海大军中,又有谁真的能从特斯拉这样的霸主口中,虎口夺食呢?

逆全球化已然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在新能源车领域似乎并没有出现这个潮流。碳中和、节能减排是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趋势,站在风口的新能源车必然也会乘着这股东风走向全球市场。只不过在扩张的过程中,诸如供应链管理,品质把控等环节,会给各家车企带来更多难题。


京ICP备17035209号-2  版权所有:北京亚太瑞斯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据海网络    
距离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