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动态 » 用户、电池、芯片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词

让用户参与“造车”,改变使用者被动角色;革新电池技术,环节里程焦虑;提升国产车芯片全产业链竞争力......近日在海南海口举行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多次发言嘉宾屡次谈及“用户”“电池”“芯片”等关键词。


用户定义汽车


“用户至上”这个经营理念由来已久,以往多体现为通过服务迎合客户。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用户已经参与到“造车”环节,用户定义汽车,车企负责来制造。


威马汽车集团战略运营副总裁梅松林表示,从威马用户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用户图谱逐渐清晰。对比2018年第一代车上市时,2021年“90后”用户占比由18%上升至27%;有孩家庭占比从66%上升至75%;月入超2万元的家庭占比由20%左右上升至37%。


正是基于不断丰富的数据,“用户定义汽车”逐渐成为可能,用户可以买车时参与硬件定义,买完后进行软件定义。用基础的软件功能打造用户需要的使用场景,用户不再局限于以往被动的使用角色。


“用户参与定义,必须要改变生产模式。”梅松林说,用户定制完成后直接面向工厂,每个人需求不一样,在大数据驱动下,定制时间从过去的6周缩短都3周。


“通过免费用户体验,从最初的“不会开”到“喜欢开”,再到最后的“离不开”,有60%左右的体验用户最终转化为了购车用户。”上汽同样五菱技术中心电动化总监邵杰在大会上说。


岚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表示,岚图以用户的安全感、舒适感、尊重感、愉悦感和高贵感为没目标,开发了原生智能电动架构,由此可以衍生除很多车型。“另外,车企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软硬分离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卢放说。


2345_image_file_copy_1.jpg


探索续航革新技术


充电问题一直困扰着新能源汽车车主。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车能融合”的观点为店里驱动注入新功能。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高效互动,与可再生呢鞥元高效协同,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提升清洁电力使用比例,并提高电网调峰效率和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理想汽车首席技术官王凯说,增程可以解决长途充电问题。高压快充要做到充电10分钟跑400公里,实现人不离车。


一系列提升车辆续航能力的创新技术也被广泛讨论。如,宁德是滴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的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技术,针对高镍三元体系动力电池因内短路易引发热失控的问题,可环节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续航和寿命顾虑。


针对“充电桩”,特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集中式充电站、目的地站、专用机特种充电设施等1超大规模接入充电网技术,可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电能补给需求,同时参与电网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等电能互动,成为电动汽车与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网的耦合节点。


此外,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是商用车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也可广泛地应用于交通、建筑、工业和更高效的蓄能供电领域。

智能汽车为“中国芯”创造发展机遇

近段时间,“芯片荒”令整个汽车行业紧张起来,国际上车规级芯片供应商大多来自日本、美国等。参会的相关企业代表普遍认为,在芯片全产业链的竞争态势下,我国正在逐步推出“自主可控”的车规级芯片,国产汽车芯片可以把握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机遇。

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已经聚齐了各路玩家,包括汽车半导体厂商、车企、初创公司、互联网科技巨头等等,各路厂商正在加速推进自动驾驶芯片的量产。

不过,当前自动辅助驾驶芯片主流方案主要掌握在Mobileye、英伟达等外资企业手中,而瑞萨电子、恩智浦等传统汽车芯片厂商则还在奋力发起冲击。

与此同时,高通、苹果、华为等众多芯片及IT行业巨头竞相进入汽车市场,试图颠覆传统的汽车商业模式,并且建立起全新的生态系统。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国产芯片厂商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成本更低、商业模式更加灵活,并且提供更加开放的生态以及快速响应的本土化服务。

以智能座舱芯片为例,目前高通第三代车载芯片8155已经占据了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车厂或者方案商想要接入高通第三代智能座舱进行整车研发,需要购买芯片原厂配套的软件授权,然后下载源码和工具。

其中,仅仅是授权费一项就需要数百万元,而高通第四代5nm座舱芯片8295、英伟达自动驾驶系统的“入门费”则高达千万元美金。


2345_image_file_copy_2.jpg


“国产大部分芯片厂商的价格要低得多,并且还会配套系列的工具链供广大客户使用。”上述业内人士坦言,高通、英伟达这些厂商不仅需要交巨额“入门费”,其相关的工具链也需要额外收费。

目前国产芯片可以提供三种灵活的合作方式,第一种是提供单一的芯片硬件,第二种是提供包括芯片、算法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第三种是提供芯片和工具链等。

地平线副总裁张玉峰介绍,地平线的征程芯片采用统一的架构,不同的车企可以根据车型的不同定位需求,轻易扩张伸缩方案架构,从而缩短车型的开发周期。

“地平线的车规级AI芯片已经在长安UNI-T、广汽Aion Y等车型上面实现前装量产,已量产和已定点的车型数量超过20款。”这意味着,地平线已经突破传统外资汽车芯片公司的包围圈。

而芯驰科技同时推出了下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三大系列域控制级别的大型SoC芯片——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中央网关,提供包括芯片产品、技术支持和生态合作等一站式开放的综合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今年芯驰科技还推出了一个模块化、全开放且具备高度扩展性、兼容性和灵活性的软硬件及生态平台——全开放UniDrive自动驾驶平台。

仇雨菁表示,芯驰科技从底层、硬件到软件都是开放的,客户可以在任何一层使用芯驰科技的服务,在上面去搭建自己的算法或者应用。“芯驰科技可以提供完善的仿真和部署工具链等,助力开发者用最快的方式进行各个层面的自定义开发。”

截止目前,芯驰科技已经与国内外十多家主机厂和Tier1企业进行了密切合作,客户覆盖合资及自主品牌,并且已经拿下百万片/年的订单。

黑芝麻智能则自研了两大核心算法IP——NeuralIQ ISP 图像信号处理器和高性能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平台DynamAI NN引擎,并且基于自研IP推出了华山一号A500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华山二号A1000/A1000L高性能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华山二号A1000 Pro自动驾驶计算芯片三大产品。

黑芝麻智能不仅可以提供大算力高能效比的自动驾驶计算芯片,还可以提供高度开放的工具链平台、丰富的算法模型样例,助力车厂及Tier1企业更好地进行自动驾驶相关解决方案的开发与量产。

“我们必须要有灵活的商业模式,才能够在巨头林立的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实现突围。”杨宇欣直言,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需求,或是单一的硬件算力解决方案,或是需要软硬件全栈快速部署方案。

总体来看,包括地平线、芯驰科技、黑芝麻智能等国内厂商不仅提供高算力的芯片产品,还配套提供完善的工具链、开放的生态平台等服务,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车企更好地开发新车型。

另外,本土芯片厂商在后续项目量产落地及升级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支持力度和服务响应的及时性,这也是智能汽车“中国芯”的另一大特色。

京ICP备17035209号-2  版权所有:北京亚太瑞斯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据海网络    
距离开展 -